11月20日上午10:00,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普光教授应邀来到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316教室,为必赢官网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“数字化、跨学科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”的主题讲座,必赢官网副院长周维东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。
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副院长周维东教授主持讲座
赵普光教授结合亲身研究经验,以漫谈的形式与在场师生共同探讨读书求知和文学研究的具体内涵,并就数字化、跨学科等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。
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普光教授作主题分享
书话和读书人:变换高度,而非转换角度
赵普光教授开讲便提出了“读书人”的概念,他从自己对书话的研究出发,解读何为“读书”,何为“读书人”。早在硕士阶段,他便对“书话”产生了研究兴趣,但仅将其视为边缘性的研究对象。随着研究的推进,赵普光教授对“书话”的认知逐渐转变,“我认为书是一种生活方式”。
赵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,由此阐释“读书”与“书话”的根本内涵。他回忆到,在开封求学期间曾在旧书摊上偶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,她的三轮车上整整齐齐地放着名著书籍,老妇人和丈夫都是下岗工人,这些书正是夫妻二人的私人收藏。此次偶遇让赵教授认识到,城市乡间存在着一大批默默无闻的非职业读书人,一座城市的文化含量正在于这些非职业读书人,而不是文化精英。由此可见,书与每一个人都是积极相关的,只要有人就有书,只要有书就有书话。
他继而和大家探讨了“读书人”的内涵。他认为,理解“读书人”,不能局限于学历高低或是否从事研究工作,而更多地指向一种内在特性,一种气息和气质。他强调,读书有自身独特的体系,高学历不代表是读书人,要有一定的超越性、脱俗性、趣味性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。
讲座现场
赵教授以此反思自己的书话研究,他表示,书是一种生活方式,如同土壤,书话因之长青,不仅不边缘,反而非常普遍。在赵教授看来,从“边缘性研究对象”到“一种生活方式”的认知转变不是角度的切换,而是高度的重塑,这正是做研究的重要思维。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其实并不重要,因为再如何变换角度,其实还是在同一个平面看问题,更重要的是换一个高度看问题。当有了高度,再来回顾问题,就会有质的发现。”
跨学科:跳出经纬,从地球出发
谈及研究中的跨学科问题,赵普光教授做了一个比喻:地球仪上有经纬线,我们常常关注经纬线的区划,而忽略了从地球本身出发。将这个比喻移植到学术领域,经纬线切割出来的是学科,地球本身是问题。我们常常把学科划分作为探讨问题的前提,但这个前提并没有经过反省。从经纬线到地球本身的焦点转变,便是跨学科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在。
此外,赵教授还指出大家在研究中的一个误区,即希望拉长一篇文章。他认为,质询和反省能让文章的表述更谨慎,能让大家意识到,只有缩短才会让文章的密度更高,文章才会有韧性。
如何才能做出高密度的研究?赵教授认为,需要做到 “眼高手低”。他表示,眼永远要比手高,手才能不断升高。他还强调了研究对象的相契性,“当研究对象与你相契,你就会无法割舍,文学研究就会成为一个创造性过程,令自己自在。”
讲座现场
数字化:人文研究不一定要文人化
赵普光教授以《历史的轨迹: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七十年的实证分析》一文为例,讲述了近几年用数字化方法进行人文研究的经验。他在实践中采用了经济学的方法,分析论题词的集中度和分散度,直观地看出哪些话题在某个时代具有寡头般的地位。数字化摆脱了随意的方式,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。
从2014年开始,赵普光教授和同事们对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进行分阶段的扫描、统计和分析,这让他对数字化和数字人文产生了兴趣。如果不用数字统计的方法,研究就存在高度的选择性,“一旦数字化,就不能偷懒,因为遗漏会造成结果的不准确。”赵教授总结道:“人文研究不一定要文人化,写论文要科学化。我们的很多论文是空洞的,也就是文人化,论文就是论文,随笔就是随笔,不应该混为一谈。”
讲座尾声,周维东教授延展了从研究方法到跨学科再到数字化的思路,对赵普光教授的观点予以回应和补充解读。
同学感言
2020级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邹同学:
讲座的形式很新颖,赵教授没有局限于主题“数字化、跨学科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”,而是通过漫谈的方式娓娓道来,给我们分享了他在做学术时的所见所感,既通俗易懂,又发人深思。关于做学术,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守,尤其在进入社会之前,要有自己的“棱角”。关于跨学科思维,赵教授说,做文学研究,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这一个领域中,而应该具备跨学科的思维,其它学科亦如此。我们在研究生阶段,就应该广博地汲取知识,扩宽视野,在“广博”的基础上追求“专精”。
2020级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张同学:
谈到做学问的方法时,赵普光教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,对我们启发很大。他说做研究就像盖房子,我们经过学科化训练之后,容易陷入僵化的框架之中,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现代钢筋水泥式的房子,只是为了解决生存的需要。而真正的学问,需要一砖一瓦地垒上去,这样才能建造出有文化价值的建筑。跳脱出学科框架,对我们寻找新方法、新思路是很有帮助的。
资料卡片
赵普光
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(UCSD)访问学者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、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秘书长、中国图书馆学会书目推荐委员会委员、江苏省图书馆学会阅读与用户工作委员会委员。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涉及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、当代文学制度、乡贤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、文化世家与现代中国文学、现代文学史料学、当代文学批评等领域。
文|吴永翠 张诗萌
图|张诗萌
编辑 | 刘娜
责编|操慧